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上半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数字化改革多点出彩 一是某乡某矿业岭坑山萤石矿,成为全省首个井下矿区5G+无人采矿项目。已在井下部署32副5G天线,铺设超过3000米线缆,覆盖8个矿洞。安装配套数字化采矿设备后,可实现井下无人采矿车自动采矿。二是涉矿行业全链条整治数字化改革形成初稿方案,积极构建某县涉矿行业整治的“1+1+N”数字赋能体系(1个数字矿山综合数据中心、1个数字矿山综合管控平台、N项数字矿山智慧应用场景),力争省级试点支持。三是创新推出“交房即发证”改革,实现网上缴税,购房者收房同时即可领取产权证书。办事环节缩减为7个,时间提速75%。

(二)矿地综合利用创新突破 矿地综合利用项目推进速度与成交价格双突破,其中陈家井矿地综合利用项目采矿权以15.36亿元(含政策处理费)成交,溢价率达136%。横某镇钱宅、某乡上芝园矿地综合利用项目紧抓政策时点,4月底已将所有资料已送至省厅矿业权交易中心,目前处于审核阶段。

(三)土地招商成效显著 4月成功举办土地招商推介会,12宗优质地块吸引50多家知名房企,并结合数字赋能创新推出VR云看地。截至目前,成功出让4宗城区经营性用地,面积共310亩,出让金总额23.5亿元,远超去年同期。

(四)资源要素支撑有力 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217.6亩,完成年度任务的81%。其中,盘活挂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875亩,列某第二。优化新增建设用地项目储备库,初步形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全面推进41个项目农转用报批程序。

(五)空间规划品质提升 完成26个乡镇(街道)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方案,摸索和总结出“一图一表一说明,一村一访一座谈”的调研方式,“1+X+Y”的镇村体系模式,“全域土地调查”的信息梳理方式。完成规划过渡期城镇开发边界线划订成果并提交。金蓝同城化专项规划已完成评审稿,6月将形成意见征求稿,并推进正式上报前的征求意见、评审等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规范数字化改革,引领各项改革 一是推动自然资源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对接省自然资源厅开展的绿矿智用场景,积极谋划某县涉矿行业全链条整治数字化改革,结合行业特征与监管难点、痛点,构建数字矿业综合管控平台并创建某 特色矿山管理应用场景。二是全面推进“掌上办事”“掌上办公”。逐步推进征地、不动产登记、规划等各类档案数字化建设。升级优化自然资源OA办公系统,严格执行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三是强化基础测绘数据应用。进一步提升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供给能力,深化综合测绘改革,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完成某县域150平方公里1:2000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及入库工作、城区10平方公里1∶500 DLG数据更新及入库工作。高质量完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某)的数据更新及融合工作。

(二)强化资源保障,提高用地水平 一是紧抓机遇,全力做好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工作,争取通过整改“即可恢复耕地”恢复其耕种功能,向上积极对接,优化城镇开发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最大限度调整出指标要素,平衡全县发展所需。二是通过谋划重大产业项目、深挖内潜盘活存量等举措,积极向上争取计划指标。改进指标分配模式,切实做好用地报批工作,将土地要素保障到更好的项目。三是持续推进批而未供消化利用和闲置土地处置,加快近两年农转用批次宗地供地,严格控制新增批而未供土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优化国土空间,实现精准管控 高标准完成责权清晰、全域覆盖、科学高效“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组织开展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听证会、征求意见、专家评审会和报批工作,做好金蓝同城化专项规划的评审和报批工作,全面完成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的评审稿。确保国土空间规划实现空间统筹、底线约束的同时,增强规划精准管控和可操作性。

(四)深化保护修复,守住生态红线 一是突破绿化造林工作瓶颈。深挖造林资源潜力,进一步加强与水务、交通等具体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跟进落实通道绿化。出台差异化的造林奖补政策,调动绿化造林积极性。二是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认真做好林木采伐和林地征占用审批工作。科学编制《(2023-2030)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和释放优质森林资源。进一步做好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和森林防护规划编制工作。三是推进实施“林长制”工作。建立“县、镇、村”三级林长制体系,提升森林资源监管水平,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加快实现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长效责任体系。

(五)压实工作责任,保障资源权益 一是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进一步落实。以点带面规范推进林权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类型不动产登记。建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数据库,开展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水、湿地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二是地灾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完善。推进地质灾害“整体智治”行动,完成《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2处,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完成1:50000全县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完成2个乡镇、开展1个乡镇1:2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三是优化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制,理顺自然资源执法职责边界,进一步整合国土、林业执法力量,强化自然资源执法队伍建设。

推荐访问:自然资源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