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发展和改革局2024年工作思路

某市发展和改革局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1周年,做好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市发改局将以更大的干劲,更实的举措,积极谋长远、抢先机、争主动,突出对“四个重大”(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的研判分析与宏观谋划,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统筹发展改革有机结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迭代完善工作制度体系,以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统筹向上争取与向内挖潜相结合,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相统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步子走得更稳更实,把“蛋糕”做大做好,奋力推动发展改革各项事业走在前、开新局。

综合考虑国际形势、原材料价格波动、能耗制约等因素影响,经济存在不稳定性,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

(一)实施经济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抢抓“变”的机遇 1.强化经济形势研判。深化细化有关经济指标分析,进一步强化对主要经济指标和GDP支撑性指标的动态监测,做精月度指标调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入研究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高质量起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2024年计划报告。加强与省经济调节e本账监测平台深度对接,推动预测预警、辅助决策场景建设。协同内外智库,持续加强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势性、倾向性问题分析。

2.推动服务业增速扩容。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优化“数字经济、现代生活、新型生产”三大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总量,创新业态。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新增规限上企业70家,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速15%以上。加快培育新消费增长点,推进跨界融合工程,力争新达规主辅分离企业数10家,培育总部企业5家。强化服务业招大引强,打造招商项目库,确保每月举办线上线下招商活动,全年新引进服务业亿元以上项目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服务业投资增速10%以上。深化乌镇、濮院两个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积极争创省服务业高能级平台。申报凤凰湖科技城争创第三批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推进楼宇提质增效,全年新增亿元、5000万楼宇各1幢,楼宇税收增幅10%以上。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继续位列某县(市、区)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位居某前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继续提升。

3.精准快速打好稳经济政策组合拳。深刻理解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困难仍然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挑战,强化变革意识,紧紧抓住“政策发力适度靠前”“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的窗口期,建立完善的抓经济增量工作机制,制定超常规配套支持政策。加强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和储备政策研究,持续推进实施44条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谋划加快一批新政策细则制订和落地。坚持项目为王,向上争取更多能耗单列、土地保障和专项债支持的重大项目,提速推进一批群众期盼、迟早要干的重大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走得更稳健、更有力。

(二)实施全口径、全周期项目推进攻坚行动,夯实“稳”的基础 4.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科学制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度目标任务,做好全市投资运行情况监测,建立投资总量、投资结构分析、研判、预警机制,实现投资指标“一屏查看”,提升投资管理智能化、智慧化水平。继续开展投资“赛马”行动,进一步推动投资规模扩大、投资结构优化、投资质量提升,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

5.健全项目管理机制。以数字赋能项目全口径、全周期管理,打造某市投资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借助平台构建“三张清单一张网”(前期清单、审批清单、实施清单),集成项目招引谋划、要素匹配、审批监管、项目推进、督办晾晒等核心功能,实现投资项目数字化“一网统管”。逐步对接资规系统“天地图”,实现投资项目“一屏可见”。加强项目“四色管理、三色预警”,实现项目谋得深、招得进、推进快、早开工、快竣工的目标。加快形成600亿元以上规模的 2024年投资储备库,其中续建项目实现投资储备360亿元、新建项目实现投资储备240亿元。抓好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开展项目签约、开工、竣工活动。实施市级重大项目220项以上,年度投资250亿以上,确保开工率达95%。

6.积极争取资源要素保障。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 ,学懂悟透上级政策,全力争取S212、华友年产40万吨锂电池项目、合众年产25万辆整车项目等更多项目列入省重点、省重大产业、省重大服务业项目等,推动新增土地指标优先用于保障省重点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等。积极申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全年争取资金30亿以上。

(三)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吹响“进”的号角 7.实施接沪融杭连苏工程。出台接沪融杭连苏行动计划。精准接轨G60科创走廊,深化与长三角大院名校科创合作。做大做强乌镇实验室。融入数字长三角建设,强化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战略合作,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配强配足长三角地区联络处招商力量,加大招商力度。稳步推进铁路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沪乍杭铁路、水乡旅游线等轨道线前期。加快苏台高速、三环西路等工程建设,320国道改建、湖盐线“四改六”建成使用,完成杭州中环某段工可批复。启动杭申线、长山河大桥建设,构建通江达海的海河联运辐射通道。深化政务跨区域通办,与苏州吴江区建立政务服务通办合作机制,巩固与南浔、德清“嘉湖一体化”政务通办圈成果,完善政务“杭嘉通办”。实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强与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对接,探索合作办学。加快 某长三角医学专家中心建设。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联合周边地区开发“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

8.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国家级试点为依托,深入探索“城乡产业协同平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势领域改革,力争形成具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典型经验。深入推进“浙里新市民”应用复制推广,统筹谋划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改革。以省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为抓手,加快某毛衫时尚小镇建设,推进小镇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崇福省级小城市培育和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实施强镇扩权改革、强化要素保障,全力争取小城市培育顺利达标、千年古城复兴省级现场会。

9.加快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标志性产业链企业库,定期召开调研座谈会,推动链内企业合作。围绕实现高水平“走出去”带动高质量“引进来”的目标,依托本土总部企业竞争优势向省级层面建议突破性的制度安排,努力争创国际双向投资创新示范区。开展新一轮总部经济调研,评估总部经济政策绩效,优化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四)实施共同富裕深化行动,塑造“优”的格局 10.打造数字赋能共同富裕先行区。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三大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以数字赋能为重要载体,不断提升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各方力量参与共同富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成为共同富裕的直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和共同受益者,着力构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推进机制,深入实施共同富裕“三联三跨”行动,谋划推进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领域重大任务,打造一批群众真实可感、满意度高的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11.打造对口工作升级版。完善领导互访交流及推进协调机制,有效督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大力度推进产业飞地、消薄飞地等合作平台载体建设,积极吸纳一批脱贫人员就业。突出产业引导,发挥某产业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对口地区土地优势、电力优势、劳动力优势,引导某资本、技术、市场等与结对地区特色资源有机结合,继续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合作并落地见效。围绕产业、消费、劳务、文化、教育、医疗、人才等多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形成更多具有某辨识度的标志性协作成果。

12.提高价格管理水平。在污水处理成本监审的基础上,对我市污水处理开展调研,确保污水处理费达到补偿成本的水平,促进污水处理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规范政府定价程序,加强重点行业成本监审,按照价格机制改革要求,着力加强自然垄断环节、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行业的成本调查监审,开展李宁体育园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等成本调查监审项目。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五)实施综合集成改革攻坚行动,撬动“新”的引擎 13.全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迭代升级某市营商环境“四大工程”3.0版,凝聚合力优化政务法治、市场、生态、人文五大营商环境。狠抓营商环境指标优化提升行动,推动20项一级指标、83项二级指标整体提升。构建改革项目清单,协同推进商事登记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招标投标、不动产登记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降低市场准入准营成本。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拓展“企业服务直通车”“VIP组团服务”内涵,分级分类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持续总结提炼先进经验做法,闭环化管理争取省市最佳案例,培育具有某特色的营商环境品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14.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实施“扩中”“提低”行动。聚焦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高校毕业生、高素质农民、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聚焦低收入农户、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实施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行动计划。实施“共富桐享”行动。推进教育惠民工程,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扩容,打造集团办学“升级版”。推进康养惠民工程,推进市康养中心建设,迭代“e桐养”智慧养老平台。推进健康惠民工程,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

15.深化数字社会建设。持续推动教育、就业、健康、便民利民等方面的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优质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重点迭代艺术互联网学校、“e桐养”等应用,统筹推进省级试点应用建设。持续提升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浙里公共服务在线实战实用和数字社会省级重大应用贯通落地,加强数字化应用落地未来社区(乡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切实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获得感。加快上级重大应用贯通落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访问量、办件量、好评率。

16.深化“信用某”建设。有序开展“信用中国”“信用某”平台信用修复,依法依规推动实施联合奖惩等措施。深入推广个人“南湖分”,积极探索个人信用在金融领域、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拓展某“信用+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一县一场景”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满足各类优质项目、市场主体的要素保障需求。

(六)实施能源安全保供行动,推进“实”的举措 17.加快落后用能淘汰。结合“三高一低”企业整治、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等行动,重点整治提升印染、钢铁、水泥、造纸、加弹等行业的能效水平。深入实施用能预算化管理,加快落后用能淘汰出清,全年淘汰落后用能10万吨标煤以上。完善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煤热(气热)价格联动等举措,提高高耗能行业用能成本,倒逼高耗能行业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积极推进预拌混凝土和砂浆企业清洁生产迭代升级和长效管理。

18.完善能耗双控机制。明确工业项目能效准入标准和限批缓批制度。深入推进全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和用能预算监测先行示范工作,结合省级平台的贯通应用和可再生能源监管、绿证交易等特色创新模块开发,打造我市能源监测管理一体化数智平台,进一步优化存量能源要素配置。强化能源要素保障。全力推进新都热电高温超高压改造、泰爱斯多联供及熔盐储能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

19.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统筹开展公共领域资源的分布式光伏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针对存量电站迭代增容、公共建筑及居民户用光伏、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进行财政资金奖励引导。加快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及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光伏装机80兆瓦以上,提升区域能源保供能力。

20.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完善需求响应和有序用电工作方案,强化精准调度,做好迎峰度夏(度冬)电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做好长输油气管道和散装水泥行业安全管理。充分考虑我市头部企业连续性生产的刚性用能需求和贡献度等因素,力争实现天然气由省管网直供。通过产业飞地合作、可再生能源绿证交易等先行示范和政策突破,实现用能指标跨地区交易调剂。

(七)实施机关效能提升行动,奠定“拼”的基调 21.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与发展改革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之以恒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落细。

22.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强化干部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的培训,有计划地做好干部培养、交流、提拔等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充分利用“发改书吧思享沙龙”、专题培训、“一科室一课题”等载体,为干部提供更多展示机会。持续做好工作人员季度考核评定工作,创新推出“季度之星”评比活动,抓实干部队伍日常管理。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制定理论学习组学法计划。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强化内部审查、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形成闭环管理。继续加强档案综合管理,扎实推进我局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23.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制度规定,深化“内巡内控内审”监督体系,不断加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认真落实新提拔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常态化开展作风效能检查,不断改进机关作风,筑牢党员干部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围绕项目审批、价格核定、课题招标、资金拨付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推荐访问:某市 工作思路 改革